8月份经济指标显示经济趋势并不稳定,如何恢复信心实现复苏?

内容提要:

上周五国家统计局和央行公布的新数据,部分指标转暖,但这并不意味着政策制定者可以喘口气。因为不同的经济数据变化趋势并非步调一致,经济增长模式仍然顽固地依赖政府资助的基础设施投资,唯有实施从投资驱动经济增长到消费推动经济发展的转变,才可恢复市场信心,实现经济复苏和稳定增长。

8月份经济指标显示经济趋势并不稳定,如何恢复信心实现复苏?

从上周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新数据来看,工业生产继续转暖,人们外出就餐和外出旅游的增长可观,社会商品零售额同比增幅明显扩大,帮助通胀在7月下跌0.3%后,在8月份又恢复到零以上,略涨0.1%,城镇失业率也自4月份以来首次小幅下降,从7月份的5.3%回落到5.2%。

同一天人民银行发布的8月份新增社会融资也大幅度增长,结合持续性的降准降息,有可能推动房地产市场回暖。因此,不少人认为,经济活动可能会进一步振作起来。

但三郎认为,8月份数据所暗示的改善,并不意味着政策制定者可以喘口气。

一、不同的经济数据变化趋势并非步调一致

8月份经济指标显示经济趋势并不稳定,如何恢复信心实现复苏?

8月份的经济数据与前几个月的宏观经济数据一样,不同的经济数据变化趋势并非步调一致。综合研判细分数据,我们会看到一些看似回暖数据背后的陷阱。

比如,虽然8月份的社会融资增量同比增长了25.4%,但完全是政府新增融资2.9倍所致,真正能反映经济趋势的市场主体----企业与居民新增融资反而分别减少了14.4%和9.4%。与社会融资高度相关的、此前二三十年为经济发展重要推手的固定资产投资,8月份同比仅增长1.8%,其中民间投资下降2.2%,均不到社会融资增速的十分之一。

比如,8月份社会商品零售额同比增幅从7月份的2.5%回升到4.6%,但评估衡量消费水平的食品销售占比却在逆势回升,8月份食品烟酒与餐饮零售额在零售总额中的占比,从去年同期的 16.1%%快速增加到16.8%。食品烟酒与餐饮零售额同比增长9.2%,但吃的之外的商品零售额增幅仅为食品的4成,只有3.8%。而居民消费弹性较大的大件商品,销售并无明显起色。汽车降价如潮,但汽车销售额仅增长1.1%;刺激房地产的政策眼花缭乱,贷款政策大尺度放宽,房贷利率持续下调,希望通过刺激地产来推动经济的商品房销售量,8月份同比下降了24%。

当消费的增长主要集中在生存必需的食品上面时,意味着消费水平的下降。

再比如,工业增加值增幅虽然从7月份的3.7%加速到4.5%,但出口交货值下降了4.5%,国内工业品零售额同比仅增长2.4%。国内外需求均远低于生产的增长,这样的增长暗藏库存增加、利润下降的风险。

因此,现在就判断经济回暖还为时过早。我认为任何人都应该拨开迷雾看本质,要认识到经济低迷最糟糕的时期并未过去,各部门还必须继续加强和扩大刺激措施,以防止经济长期放缓。

二、经济增长模式仍然顽固地依赖政府资助的基础设施投资

8月份经济指标显示经济趋势并不稳定,如何恢复信心实现复苏?

造成最近两三年经济不景气,今年以来经济复苏困难的原因,表面上看,大家都认为一是疫情封控的影响,二是海外需求因加息而收缩导致出口订单减少的影响,三是企业缺乏投资信心,居民缺乏消费信心。

但实际是,上述三个原因皆为表象,甚至可以说是借口。因为上述三个原因掩盖了经济低迷的真相。我在2022年上半年开始就频繁地告诉读者们,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们持有同样的观点:影响我们经济低迷的深层原因,一是长期以来我们所依赖的债务推动投资,投资推动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二是外资、外企对投资环境的疑虑所导致的外来投资减少和供应链分散。

由于我们长期倚重于债务与投资,导致消费贡献长期落后于全球平均水平。由于居民和企业的债务规模庞大,收入债务率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水平。虽然多次减息,但居民与企业的利息负担依然非常沉重,导致企业利润负增长,抑制了居民消费的增长,还拖累了投资和近期的经济增长前景。

8月份经济指标显示经济趋势并不稳定,如何恢复信心实现复苏?

特别是我们对房地产市场过多的行政干预,导致房地产量跌价稳,阻碍了市场的自我修复。

中国庞大的房地产行业一度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二年多来一直处于低迷之中。到目前为止,政府降低抵押贷款利率和新购房者预付款的措施收效甚微。

2023 年前八个月的新房开工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四分之一。周五的数据显示,8月份房地产投资的下降幅度加深,而中国70个主要城市中有52个城市的房价下跌,高于7月份的49个。

未能恢复房屋销售可能会加剧许多地产开发商面临的流动性紧缩,并可能导致即使是最大的开发商,如碧桂园,也出现贷款违约的风险。

可以说,遭受重创的房地产市场能否稳定下来以及多久能够稳定下来,仍然是经济复苏力度的最大因素。而房地产市场何时能够稳定下来,则有赖于我们什么时候放开对房价违反价值规律的干预,让市场供求来决定房价下跌的幅度。只要房价跌到位了,房地产市场就能够稳定下来。

三、唯有实施从投资驱动经济增长到消费推动经济发展的转变,才可恢复市场信心,实现经济复苏和稳定增长

8月份经济指标显示经济趋势并不稳定,如何恢复信心实现复苏?

悬而未决的宏观经济取决于需求:中国创造的商品和服务的巨大产出,有多少能被国内外消费者所购买?

目前的国内外需求状况是:内需增长幅度已经下滑到疫情前的三分之一到一半。从去年四季度开始,中国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大幅下降,从今年二季度末开始,对除俄罗斯之外的所有重要出口市场的出口都在下降。

在劳动力持续萎缩和资本投资回报率不断下降的背景下,中国未来的经济形势将取决于能否提振正在萎缩的国内外需求。根据我们的当前估计,如果不进行改革, 不改善需求,未来五年的经济增速将降至3%以下。

改善外需不仅需要我们自己在价值观、外交手段方面的努力,还需要众多国家的理解与支持。因此在目前的内外条件下,唯有发力需求端,提高居民消费在需求中的作用,实施从投资驱动经济增长到消费推动经济发展的转变,才可真正地抓住经济问题的牛鼻子,恢复市场信心,实现经济复苏和稳定增长。

具体而言:

一要尽快启动国民经济分配制度改革,将国民经济所得中更多的部分分配给劳动力。通过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压缩机构人员和职能来压缩政府在国民经济分配中的占比。

二要提高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福利覆盖面,缩小体制群体、城镇体制外群体、农民群体的失业与医疗福利差距,减少居民对失业、养老和生病的担忧;

三要推动国企改革,开启第二次国企民营化改制。国企应该从非重要的国计民生领域中撤退出来,给民营企业的发展留下更大的空间。加速民营企业的发展,以确保优先提高在劳动力中占比超过7成的民营企业劳动者和灵活就业人员的收入水平与消费能力。

8月份经济指标显示经济趋势并不稳定,如何恢复信心实现复苏?

四要改变财政支出理念,将投资财政转向福利财政。

显而易见,由于几十年投资财政的深刻烙印,财政支出优先满足投资在决策者心目中根深蒂固。因而在三年疫情期间,面对大多数国家直接给居民发钱的形势,我们也一直不愿向家庭和消费者提供直接的财政支持。

要解决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严重挑战,我们亟需从财政支出理念的角度出发,推动投资财政向福利财政转变。这一转型不仅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公平性,还有助于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投资财政一直被视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这种财政支出理念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上,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财政的弊端也逐渐显现,例如政府债务不断攀升、资源分配不均、抑制民营经济发展、压抑居民消费等问题。

在福利财政的理念下,政府的角色将从简单地提供投资资金转变为更加注重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通过加大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的投入,政府可以为全体公民提供更加公平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此外,福利财政还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提高社会稳定性,恢复脆弱的整体信心,化解经济增长的阻碍,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作者:徐三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32038.html

      
上一篇 2023-09-1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