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行业亟待探索多元业态德维恩·韦德

本报记者 袁璐

近日,一兆韦德健身北京多门店停业、更名的消息冲上热搜,将这家老牌连锁健身巨头推上风口浪尖。健身这一朝阳产业,为何频频上演从扩张到倒闭的故事?

业内人士表示,健身房陷入消费信任危机背后,是预付款模式这一不健康的商业模式。健身行业发展要想进入良性循环,就必须改变经营策略,探索多元业态,帮助消费者重新建立起安全感。

老牌玩家多门店停业

一兆韦德曾是国内最大连锁健身机构之一,一度拥有上百家线下健身会所,年营业额近20亿元。如今,它却面临着巨大危机。

今年5月,一兆韦德上海多家门店临时宣布闭店;6月,一兆韦德称正寻找相关财团对公司进行接盘重组;8月,其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多家门店再度传出停业、更名消息。

“太过分了,换个牌子就不招待老会员了。”去年,市民李先生以10800元在望京华彩店办理了3年通卡,会籍销售顾问表示全市10家门店通用。今年8月上旬,李先生发现望京华彩店突然人去楼空,想转去仍在营业的西单店,却被前台人员告知门店已被凤凰健身接手,不再接收通卡老会员。

预付费模式埋下隐患

健身行业正迎来一轮密集洗牌。据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在主流城市中,健身俱乐部平均增长率为3%,倒闭率却高达13.30%;健身工作室平均增长率为3.52%,倒闭率为16.01%。

倒闭率远高于增长率的背后,离不开所依托的预付费模式。“在所有预付费行业中,健身房预付费情况格外突出。”东城区某独立健身工作室的合伙人吴胜告诉记者,传统的健身房几乎都是重资产,健身场地租金和教练人工费占到运营成本的80%以上,门店收入来源也很单一,就是会员卡和私教课程,“经营门店需要先收一大笔预付款。”

“新瑜伽馆开业3天,会员费就能收上来200万元。”北京一连锁瑜伽店老板告诉记者,这种漂亮的预付款数据很容易迷惑从业者,甚至让人忘记这笔钱本属于顾客,只是门店的储备金,“很多商家拿到预付款后,并不会让它们‘趴’在账上,而是用于扩张,前几年一年扩10家门店也不罕见。”

“用预付款扩张门店并不是眼界长远的做法。”吴胜说,这一做法本质上是寅吃卯粮,本用于日常运营开销的会员费被挪去扩店后,经营者只能招收更多新会员来抵销亏空。一旦新店和老店的会员招收同时出现停滞甚至下滑,现金流就可能在短期内枯竭,最终导致崩盘。这也是为什么传统健身房总是以销售为导向,会籍销售和健身教练的销售提成能占到工资的七成。

探索多元业态重建信任

部分传统健身房遭遇生存困境,一些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健身房却迎来发展的春天。这些健身房大多按次或按月收费,以标准化团课为主。但在吴胜看来,目前互联网健身房多数仍处于“烧钱”阶段,并没有形成明确的盈利模式,“没有私教推销,没有巨额年卡,意味着用户选择权更灵活,随时可以更换消费品牌。经营者如果不能让用户持续复购,产生规模效应,单店很难盈利。”

探索多元业态,寻找新的盈利点或是破局方法之一。业内人士表示,在健身运动文化盛行的美国,健身行业结构更加多元。健身场地和教练的产值占比不到20%,食品补剂、减肥消费、服装器材等产值合计占比超70%。这也是国内未来可参考的发展方向。

实际上,对于预付费模式,监管部门已经加强规范。

就在4月18日,《北京市体育行业预付式消费领域资金监管实施细则(试行)》发布,明确规定,经营者发售的预付卡期限为3个月及以内的,应将预收资金的40%作为存管资金。3个月至1年的应将预收资金的80%作为存管资金,超过1年的应将预收资金的100%作为存管资金。从业者要做的是主动求变,完善合规经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22119.html

      
上一篇 2023-09-0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